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四届民盟高教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北京民盟 2021-08-26




11月29日,第十四届民盟高教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召开。本届论坛主题聚焦“大学之魂,文化自觉”,由民盟北京市委指导,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北京大学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两校三委”共同主办,中共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协办。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程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作总结讲话。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秘书长严为,中共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明胜,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黄冈市副市长、民盟黄冈市委主委陈少敏,民盟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朱旗,中共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晓鹏,中共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统战部部长王军为,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李玮,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主委季加孚等出席论坛。

 


程红在致辞中指出,在清华、北大两校党委的支持下,在三委的共同努力下,民盟高教论坛已发展成为基层委员会立足高校综合优势、发挥盟员高校界别优势、在高教领域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的颇具影响力的平台和品牌论坛。

程红指出,本届论坛选题兼具历史和现实意义,并围绕论坛主题提出三点思考:第一,应在追溯历史中唤醒文化自觉,青年学子的发展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精神塑造和价值判断,高校应始终牢记育人初心;第二,应在交流互鉴中提升文化自信,高校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根基,并以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为准则,辩证对待多元文化;第三,应在加强文化培养过程中塑造有根有魂有德的文化青年,坚守国家和民族立场的根,拥有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魂,把握立德树人的德。程红强调,中国新时代的高校应回归本源,使高校教育发展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姜胜耀在讲话中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简要回顾了清华大学与民盟的深厚关系,并代表清华大学党委感谢民盟中央、民盟北京市委及兄弟高校对清华民盟工作的一贯支持。

姜胜耀强调,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这也是民盟责无旁贷的责任;如何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是民盟高校学者需要深入研讨的重大问题。姜胜耀指出,“两校三委”历经十余年发展的高教论坛,已成为民盟的一张名片;本届论坛选题意义重大,交流研讨非常深入,为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希望民盟高教论坛越办越好,汇集更多智慧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鲁晓波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中,发表题为“艺术与科学融合 赋能未来创新”的特邀报告。

鲁晓波表示,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时代,都伴随着人文创新的交融和互动,文化与科技的互动推动着人类创新文明的发展。当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观念不断涌现,艺术虽然更加多元,但似乎失去了原来共有的范式——对美的追求、对本体价值的坚守。艺术的功能与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人文价值观及精神的塑造。在探索新方向的过程中,人文价值尤为重要。艺术与设计的未来,就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驱动创新。

 


论坛开幕式现场进行了赠画仪式。88岁高龄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家罗炳芳先生向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捐赠费孝通先生画像及书法作品,史琳代表清华民盟接受赠予。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和中共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明胜上台见证并一同合影。

 


论坛由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委史琳主持。

 

在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的六位盟员专家,分别围绕“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与生态文明、中外音乐交流与互鉴、专业术语中文化自信及文化反思、文化何以能自觉、遗体捐献的医学使命及人性真谛、中国古典知识库的构建等议题,作精彩深刻的主旨发言。


 

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萧淑贞教授,作了题为“‘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与生态文明“的演讲。围绕生态文明,提出要回归本土的知识和文化体系中寻找源泉和力量。她指出,“天人合一”正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来源和文化自信的精髓,要以人的幸福为中心发展生态文明,焕发文明自信和力量。

 


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齐悦副教授,以“中外音乐交流与互鉴”为题,讲述了中国民族音乐与不同文明的音乐互相交流、借鉴和影响,最终融为中国音乐之美,这是音乐的自觉,也是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反映出中国音乐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显示出中西方文化之间多元共生、融汇互补的巨大潜力。

 


民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部主委、民盟北京市委高等教育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施光海教授,作了题为“专业术语中文化自信、自觉文化及文化反思:以‘软玉’一词为例”的精彩发言。他指出,专业术语的定义要体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他提出文化自觉、自信、自爱、自珍的培养与建设是否依然任重道远的发问,令人深思。


 

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刘勇强教授,深刻阐述了“文化何以能自觉?”这一主题,他认为,文化自觉应该是一种健康的文化心态,需要有反省的意识、包容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文化自信应是基于对中外文化传统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有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确认与发现,并保持对外来文明和学术探索的包容。

 


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常务副主任张卫光教授,围绕“以汝秋叶静美,唤吾春花烂漫。牢记医学使命,渐行人性真谛——论遗体捐献的百年历程”一题作精彩报告。他认为,遗体捐献者的爱心传递着医者的初心和责任,这是人性和文化的自觉,也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和灵魂。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盟员刘石教授,报告了“关于构建‘中国古典知识库’的建议”。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中华文化,20万种古籍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他反思计算机科学进步和大数据技术为文献研究带来了重要机遇,提出了构建中国古典知识库的建议。


 

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及嘉宾还有:民盟湖北省委常委、民盟武汉大学委员会主委郭鹏,民盟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主委刘海燕,民盟江苏省常州市委原主委、民盟李公朴支部名誉主委赵忠和,湖北省浠水县政协副主席、民盟闻一多支部主委谢寒,闻一多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陈秋华,民盟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副部长刘建民盟北京市委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刘红选,民盟云南省昆明市委组织处主任科员高燕,民盟江苏省常州市李公朴支部秘书长王文伟等。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3个首都高校民盟组织的委员会代表和部分盟员,以及北京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部分区级民盟组织盟员代表共150余人参加论坛。


(民盟北京市委、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


推荐阅读(请点击文字查看)

1. 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

2. 2019年,这些荣誉,我们一起分享~

3. 盟员风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李甲

4.  程红出席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智能社会治理论坛暨第五届民生论坛

5. 张梅颖、程红到北京东城调研公益办学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